【领航学四史】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日期:2020-11-11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的同时,坚持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宣讲“四史”,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本栏将我校思政课教师“四史”宣讲主题内容予以摘登,进一步增强“四史”宣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引领推动我校“四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理论宣讲主题: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主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廉颖 主要内容: 当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劳动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建设之需、时代之需和人民之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石,有着丰富内涵,人类和社会都是由劳动创造,劳动能够促进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劳动能够衡量人生的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的。” 新时代高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将劳动教育充分落实到育人工作全过程,这是新时代高校综合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开创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局面,而且能更加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强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主讲人简介: 廉颖,女,天津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宣讲团成员、天津科技大学青年讲师团讲师、天津科技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教师,“党员说”理论宣讲团成员。现主讲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等,获批天津科技大学“一流金课”培育课程。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课公开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天津科技大学“新时代青言青语”微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天津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科教学质量奖、尚德教学奖等荣誉;荣获天津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教工先锋岗”等荣誉称号,且年度综合考核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