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网报道我校抗美援朝女兵郑绍明事迹


发布日期:2020-11-10

近日,津滨网采用我校记者团党宇璇通讯稿,发表《88岁抗美援朝女兵郑绍明: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文章大篇幅报道郑绍明事迹。文章结合采访抗战老兵郑绍明的经历,以郑绍明入伍参军——参与战争——退伍回归大学为时间线,写出郑绍明光辉而充实的一生。我校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四史”宣传主题,主动联系外媒,全面征集线索、深入报道宣传,为学生记者提供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提高爱国情感。

现转载全文如下:

滨海新区的抗美援朝女兵——88岁的郑绍明,她有一段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她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亲身经历了炮火纷飞的岁月。

征战沙场 戍卫祖国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我国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争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郑绍明从小便拥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立志好好读书,做个能报效国家的人。

1950年,17岁的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河南大学读书。而平静的校园生活却被一场战争打乱。同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朝鲜战争爆发了。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时候,郑绍明刚上大学几个月,青春年少的她满怀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1950年12月入伍当兵,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并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跨过鸭绿江,一片废墟映入眼帘。”一江之隔,中朝截然不同的景象带给郑绍明巨大的冲击。那一刻,她决心去为这场战争中受苦受难的乡亲做些什么。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郑绍明不惧生死,不畏艰险,亲身经历了炮火纷飞的岁月。从枪林弹雨中活着走出战场的她,本身就是卫国之战最好的见证。在战争期间,郑绍明荣立抗美援朝三等功。

牢记使命 严谨求实

1955年秋季,时年22岁的郑绍明离开了她待过五年、有着深厚感情的部队。规划未来生活,她决定继续回归大学,学知识,学文化。不只是为了充实自己,也是为了能够继续报效国家。五年的战场生活没有磨灭她对文化的向往,军人刚毅、忠贞的气质更添了她做事的认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渴望着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经过一番刻苦的学习,她最终考到了河北师范大学读书。

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后,郑绍明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后来,她的丈夫——同样是抗美援朝老兵的梁征寿被部队分配到了塘沽地区,郑绍明也就随同丈夫来到了这里,此后便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教书,一直工作到退休离开岗位。在科大的经历也是郑绍明回忆中灿烂的一笔。

在子女心中,郑绍明是个极其认真严谨的人。平时不管是为上课做准备还是日常无事时,她经常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半天,备课、解答学生问题、做数学题积累经验……一本本的练习题做下来,本子能装满几个箱子。在郑绍明女儿的心里,床底下装满练习题的几个箱子就是母亲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最好证明。

正如郑绍明一般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不管是他们的英雄事迹还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极为可贵,那是经过战场厮杀,千锤百炼出来的铮铮铁骨,是视死如归又重新得到生活机会后对待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