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科大】《滨海时报》报道我校王正祥教授事迹 发布日期:2020-12-07
12月2日,《滨海时报》刊发《打破技术壁垒推动“中国制造”》文章报道我校化工与材料学院王正祥教授,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获得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王正祥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将先进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并言传身教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近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王正祥教授,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获得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正祥现任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三十余年来,他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将先进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并言传身教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做到与他的人生追求“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情,培养出几个像样的学生”的完美统一。 为国家守护绿水青山 王正祥在天津科技大学承担《微生物遗传育种学》《酶工程原理与技术》《生物催化》和《发酵食品原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在重大淀粉酶品、功能糖关键酶制剂、功能糖规模化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乳酸单体绿色制造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实现上述产业的“中国智造”。 在多年的科研探索路上,他深刻认识到摆脱我国淀粉生物加工产业对国际酶制剂的依赖是实现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与规模化转化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他通过工业级表达系统创建、酶分子应用属性定向进化、高产菌种选育和发酵工程技术创新,实现了系列重大淀粉酶品的规模化绿色制造和工业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淀粉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并显著降低了下游产业用酶成本,有力推进了我国淀粉酶制剂工业现代化。其技术成果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已经为国家提供了13种以上工业酶的生产技术和工业应用技术,它对国家工业制造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性核心作用。”王正祥向记者介绍。 而目前,王正祥正带领他的团队努力为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发展和“绿水青山”事业作着新的贡献。“白色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国家一定需要这样的技术,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我们的可降解技术一定能为国家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王正祥说。 做学科发展“引擎” 作为王正祥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他亲自制定团队发展规划,提出工作室“做学科发展‘引擎’、为学校教书育人‘领航’、成为青年教师‘加油站’和企业技术创新‘助推器’”的发展理念。他精心组织团队成员紧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学术研究,不遗余力地推荐团队成员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交流,还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大家都称他是团队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凭着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王教授个人更是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的奉献与担当,用坚强有力的行动为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标杆与典范。 “能够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我非常感动。我在这个领域只作了很小的一份贡献,就得到这么高的荣誉,特别感谢祖国的培养、人民的栽培。我将以此为契机,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王正祥说。 报道链接:http://bhsb.tjbh.com/html/2020-12/02/content_12127_3679070.htm |